在北大国发院听《品类创新》作者张云分享有感

我对“定位”理论非常感兴趣。这一次从机工听闻《品类创新》作者张云老师在北大国发院分享,我果断报名:一为再听次张云老师的分享,二为想感受一下北大国发院的老师们。

活动结束后,我脑海里就一个想法:主持人王贤青老师(北大国发院的传播中心主任)太牛了。这一点我稍后细说,我先谈谈听张云老师分享的收获。

当年,特劳特与里斯二人合著了《定位》一书。在随后的发展中,特劳特继续坚持品牌找到定位,然后疯狂的传播定位。而里斯则开辟了“品类”的打法——即通过寻找新的品类来实现突破。张云老师沿着里斯的理论与实践脉络建立了里斯全球咨询公司,并在里斯的鼓励下,完成了这本《品类创新》。

书名很有趣,为什么不叫《定位2.0》,而是《品类创新》?

在张云看来,“《定位》”已经被定位了。因此,他必须寻求品类的创新,所以用《品类创新》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类——“品类创新”。

接着,就来谈谈“品类创新”具体指什么:

在21世纪的背景环境下,消费者的需求开始越来越多样、同时消费 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,而各种超级技术的出现,也让市场在疯狂的发生着变化。在这样剧变的系统环境之下,对企业而言反倒是个机会——市场越细分,使得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通过创造一个新的品类来取得第一名。因此,品类创新尤为重要。

而谈品类创新,有3个基础的假设:

第一个假设来自熊彼特对企业战略根本的定义——“创新“。熊彼特认为,不是有了企业,才有了创新。而是想要去解决一个问题、实现创新,所以有了企业。因此,”创新“是企业战略的根;

第二个假设来自心智研究的重大突破(定位理论认为:商业终极战场不是市场、工厂,而是心智)——心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分类,而心智对单一分类下能容纳的数量有限、却可以有无限个类别。

第三个假设来自达尔文自然演化理论应用于商业——进化用于改良产品、分化用于品类创新。

基于这3个假设,也就有了张云老师推演出关于“品类创新”的结论:战略必须以创新为前提,创新的核心是给消费者建立一种新的认知,认知的建立和演化遵循自然法则。因此,“品类创新”是终极的办法。

我理解,“品类创新”的打法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寻找一个新的品类,然后在第一天就成为这个品类的第一名,从而实现用“品类的创新”完成“战略的创新”。这种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容易实践、投资回报比较大。

关键点来了:这里“品类第一名“的”品类“指的是什么?

是的,张云老师补充道:这里的“品类”不是指商品的品类,而是客户心智中的品类。

最后,聊如何实现“品类创新”:

这里张云老师隆重推出了“全球首个品类创新的思维模型”(毕竟连“品类创新”的概念都是品类第一,更不用说基于此的思维模型了,哈哈):发现、设计、检验、推出、成果。

受限于时间关系,这次的分享张云老师只谈了最核心的——关于如何“设计”一个品类创新的方法——4N模型。

这个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:新品类、新品牌、新定位、新配称。这里还是要提一嘴,在使用4N模型的前提,是已经完成了“发现”这个步骤。而“发现”的核心是发现到一个新的机会点。而4N模型,就是如何把这个新的机会点占有,成为自己品类创新的突破口。

所以,4N模型的第一步是基于这个新机会去设计一个新的品类。比如说张云老师在操盘丰田的案例时,发现人们有在城市里开越野车的需求,但一想到越野车大家想到的就是在极限之地的驾驶。因此,他们开辟了一个“城市SUV”的新品类——既满足人们开越野车需求,又让人们觉得这款车在城市开没什么问题。

随后,就是新品牌了。新品类需要一个新品牌来打。你一宝马油车的王者,继续用宝马搞新能源车就怪怪的(怪可爱的),像雅迪在做自己高端品类都整了一个新的英文品牌名。

接着,是新定位。新定位是用一个清晰、简单的概念让消费者迅速地了解新品类的优点和好处。每一个新品类都需要一个新定位,通过新定位推动新品类迅速成长。

最后,就是新配称。无论是产品、视觉、渠道、团队、供应链、甚至是资本模式,都要配合这个新的定位来做新配称。

以上,就是整个4N模型了。

最后,总结来说,战略的新精髓,就是不断品牌创新,持续打造品类之王。“品牌创新不成功,增长曲线一场空”。

以上是我对于张云老师分享的回顾。受限于本人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,如果有逻辑不合理的地方,极有可能是我的问题,欢迎批评指正。

接下来,聊聊我的收获:

1.我对超级技术之下的机会有比较强烈的体感。这几年,新技术的不断突破,带来了商业里的一个又一个机会。而今年ChatGPT的突破,我觉得各行各业都有机会被AI赋能,从而形成新的品类机会——AI赋能的xxx。我们是在做读书会,在看到AI的机会后,我们决定发起了全球第一个“AI赋能的读书会”。

2.我觉得整个“品类创新”最核心的一点,实际上是今天没讲到的”发现新机会“。脱离”创新“的核心来谈”品类创新“也只是术。借此机会,我恰好梳理了一下我们”AI赋能的读书会“背后所看到的机会:

我们作为一个做读书会的创业者,也看到了AI的机会,我们发现:过去读书的时候,大家常常会有想找个人聊聊的需求——或者是谈谈不理解的地方、或者是交流交流读后感。就这么长成了“读书会”的需求。但实际上读书会依然有问题:我们必须在场时才能讨论,而不再场时怎么办?

AI书童来了,他可以实现24小时实时在线、低成本、个性化服务海量用户,一人、一书童便是一个读书会。因此,我们在新技术之下,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“AI赋能的读书会”。

3.接着,便是要用4N模型来梳理,完成新品类、新品牌、新定位、新配称的设计。我觉得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,需要继续向下落实。

One more thing…我觉得张云老师对他所做的事情真的蛮喜欢的。有个小细节,在圆桌论坛环节,另一位嘉宾在分享自己公司的业务时,张云老师听到一些关于“品类创新”的点,在椅子上兴奋的晃动身子、鼓掌点赞。我觉得这种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的创业状态,是我应该学习借鉴的。

在文章的最后,回到一开始所说:我被北大国发院王青贤老师圈粉。我觉得有几点打动我:

1.他做串场主持时,在张云老师刚分享完,他就清晰的把张云老师的分享逻辑用几句话梳理出来,并且点出品类创新发生的要点——剧变时代;

2.他做圆桌主持时,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都来自于书中的观点、却又特别精准的打中创业者的好奇心。感觉就像超级书童:“《品类创新》为什么不是《定位2.0》?”、“什么样的“先驱”品类容易成为“先烈”?”、“新品类的配称应该如何做?”、“变与不变应该如何平衡?”…

3.同样还是在做圆桌主持时,有一位嘉宾说准备了PPT要做展示,王贤青老师直接说不行、让他直接开始讲。我觉得这个主持人好霸气。

One More Thing…在结束发言的时候,王贤青老师谈到承泽论坛的公益属性、并提醒到视频不要随意剪切、不要非法售卖,我觉得这在“主持”这件事上,做的非常专业。在现有媒介发达的情况下,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。我当时真有种把这段主持词要下来,以后背着使用的冲动。

以上,就是我在北大国发院听《品类创新》作者张云分享的一些收获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