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密云给高钢的同事们分享后的反思记录0902

受高钢的邀请,我去密云给他们公司的同事做了一场分享。对我来说这场分享没有获得太多能量,后来不断的反思,终归因为收获了一些启发而重新获得能量:

1.事先没有识别参与成员的情况

这是又一次犯了相同的错误。任何一场分享,都应该先去识别这场活动的参与者。否则自顾自的讲,没有让自己获得能量、还耽误了别人的时间。

这一场活动不同于其他的分享,他是一个老板采购、员工学习的环境。而这种系统环境下常常学员的主动性是需要做更多的调动。现场,我还是按照旧有的习惯去进行,完全没有意思到在这方面需要额外的加强引导:譬如开场先提几个问题建立起互动、让大家先做一个这场活动期待的表达等。

其次,这次的参与者实际上对AI了解的很少(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OpenAI、ChatGPT等),同时他们日常中也很少的去读书。相当于他们本身在这两件事情上的小白程度,就使得旧有他们对书或对AI有兴趣的分享内容是失效的——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对这两件事情意义的认知。坦白讲当时问完大家对AI的了解程度,我是出现短暂懵逼的。而这一点的误判简直是决定性失误。

想到这里,我觉得蛮对不起高钢。还是过分自信自己的能力,却忽略了基本动作。

2.没有搞清楚分享目标

活动的起心动念,就是高钢想让我帮忙给他的员工分享分享(大家都已经是ChatBOOK Club的会员),我觉得高钢是蛮不错的朋友,所以我想支持他需要我帮助的事情(顺便也可以服务一下这些新加入的会员)。

但回到这场分享,我可能模糊有的一个目标,就是我手把手带着大家入门ChatBOOK,接下来能够把AI用起来。但这个目标是否与高钢有共识,这个目标又是否合理?我完全没有去考虑。

现在重新来看这件事,我觉假设与高钢有着共同的目标,那么我觉得这个目标可能是不合理的。可能对于这群人而言,在1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激发起对AI和读书的渴望远比ChatBOOK如何用更重要。

3.没有做“自我介绍”

“自我介绍“,是一场分享相当重要的事情,尤其是面对规范主导前后的人、简直是决胜点。

在一场分享里,人们首先买单了你这个人,人们自然会买单你所讲的知识。但倘若人们都不知道你是谁,那真的只能是靠你的知识来让对方买单。现在复盘重新识别的系统下,要通过知识来让对方买单,难度是相当的大——尤其时间还只有2小时。

我在这次分享里,完完全全没有做自我介绍,进一步把自己陷入了困境之中。

如果重新来一次,比如说可以讲述与高钢讨论关于AI的一些故事,比如说讲自己现在的团队是非技术人员在AI赋能下做出了这款产品,以及“我有一个合伙人”的信任状……

*这里补充说明一下,我所谈的“自我介绍”,不是指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信息。而是把自己介绍给大家,让大家喜欢自己这个人,然后自然才会喜欢自己所表达的内容。(这一点来自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:人们首先喜欢你,才会喜欢你推荐的一切)

+1.自大

在前一天晚上,我刚完成了第7场学习场的分享。而除了完成学习场的组织外,我也私底下与很多朋友教学过。因此,我觉得第8场早已达到了不需要准备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讲的水平。我!太!骄!傲!了!

我是可以滔滔不绝的讲,这一点自信没有毛病。但是对于如何分享让他人有收获(或者换一个词叫做“有成交”——无论成交的是金钱还是知识),我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。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,这已经不是自信,而是自大!

所有前面的不去识别系统环境、不去识别系统目标,以及针对临场问题的仓皇应对,全都来自于“自大”。这一点的反思其实让我自己都有些无法接受自己。

我只能说,不要自大、不要自大、不要自大。

写在反思之后:

那天上午分享完,其实下午我整个人都处在一个能量被抽掉的状态。而当时把这场分享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完全归咎于外。现在静想来,我有些辜负高钢对我的信任了(虽然我知道就算我讲成这样,高钢依然会很信任我。)。我觉得,这不应该是一个人对待朋友的态度。那些爱你的人,你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爱。

目前有几个下一步的想法:一个是跟高钢再校准一下那天分享的目标,另一个是基于这个目标来在“密云学习中心”群里用文字的方式做一段补充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